国会暴乱事件一周年之际,有关美国是否已经临近内战的全国性讨论发人深省。
欢迎阅读本期“海外华人札记”,我是常驻纽约的华文记者荣筱箐。每周四我们将一起从华人视角解读、探讨新闻热点、品析时报精华文章。欢迎点击这里订阅,或推荐给朋友。
从新冠疫情的糟糕应对、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全国性抗议到史无前例的国会暴乱,近两年来,中文世界里流传着一种美国即将崩溃的论调。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有关美国乱象真真假假的惊悚描述,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在美华人都收到了国内亲友的问询:“美国真的乱了吗?”但生活在这里的人很容易辨识其中片面甚至虚假的信息,只要对比自己的亲身经历就能给出答案:“美国有点乱,但没传说中那么乱。”
比起社交媒体上危言耸听的假消息,真正令身在美国的人深思的,大概是最近这一波关于美国是否已经临近内战的讨论。《美国面临内战吗?》、《想像另一场美国内战,但这次发生在每个州》、《我们进入新内战,但到底为了什么?》,这些只是最近一两周密集出现的相关标题中的几例,它们并非来自危言耸听的自媒体,而是出自从《纽约客》到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等美国主流媒体。
时报专栏作者米歇尔·戈德伯格最近以《美国正面临另一场内战吗?》为题撰文分析内战开打的可能性。美国前总统卡特在时报上发表的观点文章中则警告称:“我们伟大的国家如今正在不断扩大的深渊边缘摇摇欲坠。如果不立即行动起来,我们将面临真正的内战危机,导致宝贵的民主制度就此丧失。”而在邻国加拿大,已经有学者呼吁该国政府为美国崩溃做好准备。
内战话题从之前的窃窃私语一下子走上前台成为公众焦点,倒不是因为美国突然发生了重大变故。除了最近正值1月6日国会大厦暴乱一周年纪念日外,另一个契机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政治学家芭芭拉·沃尔特出版的新书《内战如何开始:以及如何阻止》。2018年沃尔特开始动笔时,美国大概没有多少人相信在一个成熟的民主国家会发生国会暴乱这种直戳民主脊梁的事。而现在,当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开始相信,发生比当天规模更大、更血腥的暴力冲突也并非全无可能。国会山事件后的一项民调显示,近半美国人相信美国将再打一场内战。另一项民调发现,约34%的美国人认为,对抗政府的暴力行动有时是正当的。
作为研究世界各地内战的专家,沃尔特根据之前内战发生的规律制定出一套评估体系,认为美国的评分已经处于“危险区”。她提到美国已经具备了引发内战的各项关键因素,包括派系主义、民主衰败、枪支泛滥,以及曾经拥有特权的群体担心自身地位滑落。两党政治似乎已呈决裂态势,甚至连拜登总统发表国会暴乱事件周年讲话时,共和党议员都几乎全数缺席;去年底,欧洲智库机构International IDEA首次将美国列为“民主倒退国家”;美国射击运动基金会估计美国平民拥有的枪支总数达到4.34亿支,已经超过“人手一枪”;从越来越多的白人至上主义者制造暴力事件到最近宾州大学一位教授发表“少些亚裔移民,美国会更好”的言论,都印证出白人在人口结构变化中感受到的威胁。
当然,沃尔特的看法也只是一家之言。戈德伯格在专栏中就指出,沃尔特举出的内战案例都是从威权走向民主的过程中发生的,并不能证明从民主转向威权的过程会以同样的方式引发内战。时报另一位专栏作者罗斯·多塞特也指出,“内战将近”说有很多言过其实之处,不同政治阵营的人们现在仍然更多是在试图通过选举而非暴力来推进其政治理念。《爱尔兰时报》记者芬坦·奥图尔也在《大西洋月刊》上撰文呼吁慎谈内战,他写道,20世纪70年代,宗教分歧也曾在他的祖国爱尔兰催生了发生内战的条件,内战最终并未发生,但不同派系因为这种煽动性的言论竞相采取先发制人的态度,确实引发了冲突,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导致数千人失去生命。
这些讨论或许仍然不能让我们确知是否或何时会发生内战,但也令人不由思考,如果最坏的情况真的发生了,我们会不会因为没能阻止一桩已经被预言的祸事而追悔莫及?一个陷入分裂、内耗陡增的美国会令世界格局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呢?
近期不容错过的文章还有:
-
中国多地出现奥密克戎病例,天津疫情外溢给北京冬奥会蒙上阴影。溯源显示,奥密克戎可能已在天津传播近两周。该市距离北京搭高铁仅需半小时,许多人往返两地通勤。北京正在呼吁近期曾到访或途径疫区的居民主动上报,并敦促人们原地过年。开幕在即的冬奥会还能办得“安全精彩”吗?(阅读本文中文版)
-
虽说中国是世界上如今唯一仍然坚持病毒清零政策的国家,但要说疫情造成的学校关闭,时间最长的还是乌干达。该国学校从2020年3月疫情开始时关闭,直到本周一才重开。但在近两年没学上之后,很多学生已经退学,教师流失,一些学校也没有资金继续运营,这个东非国家数十年的教育成果可能付诸东流。
-
美国16所知名大学被告合谋规定奖学金额度,违反了反垄断法。按照规定,大学只有在不将奖学金需求作为录取决定的考虑因素之一时,才被允许合作规定奖学金额度。但起诉书称,这些大学中有九所实际上在招生中会考虑奖学金需求,这对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有利。
-
去年4月,华裔拾荒老人马耀泮在纽约街头被无端暴打,重伤入院。在医院中昏迷八个月后,他于12月31日辞世。61岁的马耀泮在中国时是甜点师,2019年刚刚从广东移民来美,在疫情中他失去了餐馆的工作,只好拾荒度日,没想到遭遇不测。嫌犯已被以仇恨攻击等罪名起诉。
-
婚姻中的人们常会感到厌倦,或惊诧于对方已经不再是当初自己爱上的那个人。专家们说,人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岁月流逝,对方以及自己都可能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版本。这种变化中的婚姻关系如果再遇上诸如疫情等外界环境带来的难题,将会面临重大挑战。解决的秘方只有一个:多与对方沟通,同时也确定自己能够接受的变化的底线。
感谢阅读本期“海外华人札记”,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的想法:cn.letters@nytimes.com。点击这里查看往日更新。欢迎在Twitter(@nytchinese)、Instagram和Facebook上关注我们,了解更多中文资讯。也欢迎访问中文网首页阅读更多新闻。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