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Hi,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Editor

United States

中国民众并非“异口同声”支持普京、支持战争,但那些不同的声音还没来得及被世界听到,就很快消失在了“404”这座网络言论的乱坟岗里。而对海外华人来说,只允许一种声音也可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危险。 欢迎阅读本期“海外华人札记”,我是常驻纽约的华文记者荣筱箐。每周四我们将一起从华人视角解读、探讨新闻热点、品析时报精华文章。欢迎点击这里订阅,或推荐给朋友。 2019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会晤。Evgenia Novozhenina/Reuters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先是建议在乌中国侨民在车辆显眼位置悬挂中国国旗,但两天后又告诫说不要轻易亮明身份。短短48小时内出现如此大的转变,是因为在此期间,中国互联网上那些挺战、挺普京,甚至拿乌克兰女性开玩笑的言论已经传到了乌克兰,华人的身份不仅不再是救命的法宝,反而成了部分愤怒的乌克兰人瞄准的目标。 支持普京的声音并非只出现在中国网络上,在美国,从前总统特朗普到保守派电视政论节目主持人塔克·卡尔森,再到一些普通网友,为普京说话的大有人在,相比部分中国网民那些激怒乌克兰人的评论,他们的言论也并非更理性、更温和,但没有迹象表明,美国民众被外界当作狂热挺战的群体而招来怨气。 对于这场战争,中美两官方立场如何,从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两次谴责俄罗斯军事行动的决议投票中可见一斑——美国两次投了赞成票,中国则两次投了弃权票。但从民间角度来说,两国普通人对战争的态度给外界留下截然不同的印象,大概也跟两国社交媒体生态环境的差异有关。浏览美国的社交媒体可以听到铺天盖地的反战声音,而网络上的中国民意看上去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普京,很难不给人一种中国“全民挺战”的感觉。 中国人在这件事上的声音当然不止一种,不然朋友圈里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为此相互拉黑了。但世界没有听到来自中国的另一种声音也并不奇怪,《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俄乌战争前瞻:战争的尽头是帝国的坟墓》、《俄粉,请节制你的愚蠢》、《别再为普京发动的这场战争欢呼了》、《为什么俄罗斯将输掉这场战争?》、《“战斗民族”就是一个以讹传讹的神话》、《乌克兰在下雪:我们站在乌克兰这边》,五名中国教授的反战宣言《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与我们的态度》,甚至《2000多名俄罗斯科学家和科学记者反对与乌克兰开战的公开信》……这些代表另一种声音的文章,曾经在一个短暂的瞬间在社交媒体上疯传,有些在一天内就成了阅读量10万+的微信“爆款”。但它们还没来得及被世界听到,就很快消失在了“404”这座网络言论的乱坟岗里。 部分中国网民的言论在乌克兰引发众怒之后,中国主流媒体开始呼吁民众不要调侃战争,网络审查也根据形势做出了调整,官方关停了含有“收留乌克兰美女”这类低俗内容的账号,但挺战的视频和文章仍然在网络上流传。 “异口同声、万众一心”是中国一直试图在世界面前打造的形象,网络审查也是中国惯常的操作。但乌克兰华人的遭遇似乎已经显示,姑且不论只有一种声音的国家是否健康、是否具有可信度,单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只允许一种声音也可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危险。 根据时报报道,中国在2月初似乎已经对普京的战争意图有所了解,此后也一直拒绝谴责俄罗斯“入侵”。可是战争局势瞬息万变,随着俄军开始轰炸乌克兰的平民区,世界各国和民众越来越多地出手或发声支持乌克兰,中国对这场战争的利弊权衡未必会一直保持不变,网民是否能一如既往地坚持“国家的态度就是我们的态度”呢?而更大的危险或许还是事关海外华人。中国侨民遍及世界各地,在当前地缘政治错综复杂、时局难以预料的情况下,来自母国的任何举动或言论都可能在特定的环境下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突如其来的直接影响。如果这种言论是多元的,或许还可以相互对冲缓和局面,可如果给外界的感觉永远是“异口同声”,就会让他们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了。 你支持中国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的立场吗?你对这场战争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来信跟我们分享你的观点:cn.letters@nytimes.com。 示威者聚集在俄罗斯驻台北代表处前,摄于2月。对许多台湾人来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强化了他们对台湾民主价值观的热爱。Lam Yik Fei/Getty Images 近期不容错过的文章还有: 在台湾,俄乌局势再次引发有关中国入侵的可能性、台湾军事上的准备程度,以及美国是否会保护台湾的辩论。许多台湾人开始从中吸取教训,认为岛内需要加强自力更生。(阅读本文中文版) 即使在乌克兰战事刷屏的情况下,中国人对“铁链女”事件的追问仍然没有停止。袁莉在她的新新世界专栏中分析说,“铁链女”成为不公的象征,在中国网络上引发了类似#MeToo的运动,许多人讲出亲朋被绑架甚至消失的故事。不同政治立场的人都担心类似遭遇会发生在自己或所爱的人身上。(阅读本文中文版) 香港在新冠疫情开始之初防控较好,当地政府因此放松警惕,没有对更大规模的疫情做出充分准备,特别是没能及时纠正关于疫苗的虚假信息,导致年长者疫苗注射率偏低,这成为目前疫情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阅读本文中文版) 舞台剧《中国女士》正在纽约上演,这部戏剧的主人公是19世纪初为了满足西方人对东方女性的幻想、作为展品被带来美国的中国女人梅阿芳,现实中梅阿芳在展览之后不知所踪,而为梅阿芳担任翻译的阿通则更鲜为人知。在这部剧中扮演阿通的丹尼尔·艾萨克向时报讲述了作为亚裔演员,自己如何在戏剧舞台上找到了存在感。 过去30年里,美国亚裔选民从多数投票给共和党转为多数支持民主党,但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艾德萨在他的观点文章中分析多种研究和数据发现,现在亚裔又来到了政治十字路口,是否会再度转向共和党将主要取决于民主党在教育和犯罪治理等方面的政策。 感谢阅读本期“海外华人札记”,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的想法:cn.letters@nytimes.com。点击这里查看往日更新。欢迎在Twitter(@nytchinese)、Instagram和Facebook上关注我们,了解更多中文资讯。也欢迎访问中文网首页阅读更多新闻。下期再见。

United States

MILAN — From her hotel room, Julia Fox could look out the window and see Versace. This was amusing to her. “As I just...

Latest USA News

Latest EU News

Latest World News

Latest Featur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