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Hi,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United States

The body of the stone dealer had been decaying for several weeks by the time it was found in an Upper West Side apartment....

United States

The small town of Escolásticas, built on ancient volcanic stone, carves a ragged path through a high desert hillside in Central Mexico. Three hours...

United States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is facing an old Cold War dilemma: Be weak or risk a world war. Since Vladimir Putin began threatening an invasion...

United States

By the time Morgan Holmes and Gerald Brevard III crossed paths on a scrubby strip of highway behind an animal shelter in Washington, they...

United States

Opinion Video Series See the True Cost of Your Cheap Chicken See the True Cost of Your Cheap Chicken Enter a chicken farm and...

United States

面对有关国籍的疑问,谷爱凌的回答是“当我在美国时,我是美国人,但当我在中国时,我就是中国人。”这曾经也是许多海外华人的理想:穿梭于两个国家,同时亲近两种语言和文化,保持两种身份认同。 欢迎阅读本期“海外华人札记”,我是常驻纽约的华文记者荣筱箐。每周四我们将一起从华人视角解读、探讨新闻热点、品析时报精华文章。欢迎点击这里订阅,或推荐给朋友。 去年12月,在科罗拉多州的激浪巡回赛,谷爱凌走向街式赛的起点。James Stukenberg para The New York Times 在冬奥赛场上,谷爱凌干净利落的动作、招牌式的笑容、内心的沉稳和自信都和她得到的金牌一样,明确而清晰地呈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但对于“谷爱凌是谁”这个问题,即使在媒体对她的报道已是铺天盖地的情况下,人们仍然没有完整的答案。至少在国籍问题上,她的归属给外界留下了太多的猜测空间。 她在美国出生,自然具有美国公民身份;代表中国队出征奥运,按规定又必须拥有中国国籍。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而她的名字并不在美国国家档案局放弃国籍人员的名单上。这几乎是外界关于谷爱凌最大的疑问,但无论媒体怎么反复询问,谷爱凌对此始终讳莫如深,最多只说过一句:“当我在美国时,我是美国人,但当我在中国时,我就是中国人。” 不同的人对这个答案有着不同的解读,有人会觉得它过于模棱两可,但很多经历过中美关系蜜月期的海外华人对这句话可能会产生共鸣——既是中国人,也是美国人,同时拥抱两种身份,这曾被很多人视为理想。但在这个中美两国剑拔弩张的时代,这种理想已经越来越像是痴人说梦。 中美关系持续走低,美国反亚裔歧视浪潮甚嚣尘上,加上中国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已经使一些在美国的华人选择公开与中国划清界线。那些没有公开站队的华人也发觉,原先作为中美两国桥梁的自豪逐渐变成了生存在夹缝中的焦虑和无奈。 中美之间紧张和敏感的气氛如今在奥运运动员身上也清楚地体现出来。去年10月,美国冬奥代表队的华裔花滑运动员陈巍和周知方在记者会上表示认同队友对中国人权记录的批评,两人因此被中国网友指为“辱华”。放弃了美国国籍、代表中国参加冬奥的花滑运动员朱易,在比赛失误后被中国网友攻击,有网友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表示她入选中国队是因为她父亲的声望。而在美国,谷爱凌代表中国参赛也使她成为一些人的箭靶,福克斯电视台政论主播塔克·卡尔森在节目中与嘉宾讨论谷爱凌时,对话中充斥着“不知感恩”、“耻辱”、“背叛”这样的字眼。 但谷爱凌似乎已经铁定了心不去理会地缘政治带来的噪音,在对她国籍的质疑声中继续享受成功带来的掌声和欢呼,也继续回避几乎一切关于政治的话题。 大多数海外华人在国籍问题上不可能像谷爱凌那样保持左右逢源的状态,入了外国籍,理论上就无法保持中国护照和户口。目前也不清楚她为中国夺金是否会引发美国国内又一波敌意和批评,以及她是否真能自始至终在国籍问题引发的争议中“片叶不沾身”。但至少现在,谷爱凌的说法让人们重新思考,穿梭于两个国家,同时亲近两种语言和文化,保持两种身份认同,或许并不是绝无可能。2008年奥运会前夕,我曾经采访过一位正要跟美国养父母去北京看奥运的中国弃婴,我问她如果中国队和美国队在决赛场上相逢,她会为哪边加油。那个当时才位八岁的小姑娘想了几秒钟后说:“both”。 这些年我常常想起那个小姑娘,不知道如果采访发生在现在,她的答案会不会有所不同。希望不会吧。 陈巍在北京冬奥会大放异彩,实现了外界对他获得金牌的期望。Chang W. Lee/The New York Times 近期不容错过的文章还有:...

United States

Long live fashion. They are actually one and the same. In late 2019, Virgil Abloh, the boundary-smashing designer who died last year, gave an...

Latest USA News

Latest EU News

Latest World News

Latest Featured News

Copyright © 2021 - New York Globe